孔子的交友观
核心人物:孔子、子路
思想体系:交友观、论语
典型事例:祭肉、丧葬
价值取向:物质与精神、原则
交互关系:互惠、礼
人生就是一个机缘,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,很多都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,但是朋友在机缘成熟的时候,我们确实可以选择。选择的时候就要问,我要先对朋友好,我要重视朋友的情谊,远远超过财务之上。我跟朋友交往的时候,要知道这一生里面能有这样的朋友,真是一种愉快的事情。
在论语里面有一句话,叫做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,这句话非常深刻。朋友之馈代表朋友送礼物给孔子,他们送的礼物就算是车跟马只要不是家里面祭祀祖先使用过的祭肉,孔子不会作揖拜谢。这什么意思呢?代表朋友有些人有钱,看孔子家里面比较穷,送辆马车给他,送匹马给他。这在古代是很贵重的礼物,因为古代就用这个马代表财产。
譬如说齐景公过世的时候留下了四千匹马,就有这样子的纪录。所以朋友送给孔子车马,就好像今天有人送你一辆轿车。那真是很不容易,令人感激。但是孔子只是说声谢谢,拿来就用。为什么?因为朋友有通才之谊嘛。既然大家是朋友,你有钱送辆车给我。我拿来就开,这有什么关系?反正钱是身外之物,朋友的交情更重要。你这一次送朋友马跟车,孔子下次送给你的,恐怕是一些他的研究心得。千万不要只用物质来衡量,人与人的交情,它是平等并且互惠。
所谓的互惠不见得是物质上的一种计较,而应该是一种你有多的车我来用,但是我知道一本好的书,我给你介绍。互通有无,这才是交朋友最有效果,最有益的一种方法。但是你再看另外一半,如果你送孔子的是加里面祭拜祖先所使用的祭肉,就是家里面杀一只猪,祭拜祖先。这个祭肉就要送给亲朋好友,这个时候孔子作揖拜谢。为什么?因为你祭拜祖先的时候,想到孔子。你把他当做你家族的朋友,上告祖先说我有一个朋友,叫做孔丘。那么这对孔子来说意义非凡。它代表一种精神价值。
所以这个时候,他非常慎重的向你作揖拜谢。所以我们看到孔子的表现,他对于精神价值的重视,远远超过物质价值,所他它的学生子路也学到了,子路提到他的志向就特别强调他的车他的马衣服棉袍,跟朋友一起用,用坏了都没有遗憾。这是子路的志向,跟孔子这边所说的有类似的地方。就是朋友之间大家车马互相用没关系。但是你祭拜祖先使用的肉,你送一块给我,那就意义不一样。
所以这是人的一种选择,孔子的选择使我们知道朋友之间相处,不要管贫或是富。也不要管你的地位高还是低,而要注意到彼此间是否真正的友直、友谅、友多闻。那么另外一段话,也是在论语乡党里面提到的,如果朋友有困难的时候,尤其是朋友不幸过世了,没有人料理后事,这时候孔子就会说,我来负责丧葬。这什么意思呢?一个朋友过世没有管,代表他可能家道中落,也可能子孙不孝。所以这样的朋友变成是很需要别人伸出援手。孔子这时候就会挺身而出,叫做雪中送炭。
所以,人在社会处事,更注重“理”和“礼”,后一个“礼”,是礼貌,非礼物。我们虽然不及孔夫子的修行,但做人要有原则,有立场,不阿谀奉承,不同流合污,凡事保持一颗平凡心,保持做为中国农民的儿子的忠厚与朴实,就是对孔子交友观最好的诠释和实践!
颜某某癸巳年冬评注于上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