敏捷开发中平衡进度基准和范围基准

敏捷开发中如何平衡进度基准和范围基准的关系?

在敏捷开发中,平衡进度基准和范围基准的关系至关重要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:

明确优先级

  • 确定业务价值:在项目开始前,与相关方共同确定每个需求的业务价值,以此作为优先级排序的基础。如在电商APP开发中,“用户下单功能”可能比“个性化推荐优化”的价值更高,应优先开发。
  • 建立优先级规则:制定如“先核心功能后辅助功能”“先高风险高回报功能后低风险低回报功能”等规则,确保团队在面对进度和范围冲突时,能有清晰的决策依据。

滚动式规划

  • 分解项目计划:将项目分解为多个迭代周期,在每个迭代开始前,详细规划该迭代内的任务和目标,随着项目推进,逐步细化后续迭代的内容,这样可以根据实际进度灵活调整范围。
  • 定期回顾和调整:在每个迭代结束后,进行回顾会议,评估进度是否符合基准,范围是否需要调整,及时发现问题并优化后续规划。

持续沟通与协作

  • 跨职能团队协作:组建包含开发、测试、产品等多角色的跨职能团队,确保各方能实时沟通,及时解决进度和范围相关问题,如开发人员遇到技术难题可能影响进度时,产品人员可考虑是否调整范围。
  • 与相关方沟通:定期向客户、管理层等相关方汇报项目进展,根据他们的反馈和市场变化,共同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进度或范围,确保项目方向符合整体目标。

灵活调整

  • 设置缓冲时间:在进度计划中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,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范围变更或意外情况,避免因小的调整而打乱整个进度。
  • 合理变更管理:建立规范的变更管理流程,对范围变更请求进行评估,分析对进度的影响,确保变更带来的收益大于对进度的负面影响。

数据驱动决策

  • 收集和分析数据:利用项目管理工具收集进度、工作量等数据,通过燃尽图、看板等可视化工具分析项目状态,为平衡进度和范围提供数据支持。
  • 基于指标评估:设定如进度绩效指数(SPI)、成本绩效指数(CPI)等评估指标,当指标偏离正常范围时,及时分析是进度还是范围出现问题,进而采取相应措施。

敏捷开发中平衡进度基准和范围基准
https://jycpp.github.io/22-10-15-敏捷开发中平衡进度基准和范围基准.html
作者
Jet Yan
发布于
2022年10月15日
许可协议